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Joslin医生开创性提出:“高血糖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罪魁祸首,严格控制血糖有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观点在当时并不广为世人接受,引发了一场关于“血糖接近正常能/不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争论。
1977 年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和1983年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是糖尿病研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研究,回答了关于糖尿病治疗的最核心问题,即强化降糖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UKPDS 研究[13]中,强化治疗组 HbA1c低于一般治疗组0.9% 就带来心肌梗死减少16%、微血管病变减少 25%、眼底病变减少 21%、微量白蛋白尿减少 33% 的惊人效果。DCCT 研究 [14] 也证实血糖维持正常可以阻止或延缓 1 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使早期眼病、肾病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 76%。
但是,2008 年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行动研究[15]ACCORD)发现,强化降糖治疗可增加患者死亡率,但不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这一结果与之前人们普遍接受的强化降糖治疗有益于控制并发症的传统观念背道而驰。此后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作用评估研究 [16](ADVANCE)和美国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17](VADT)也都未能为降糖治疗与心血管收益正名。VADT 甚至连微血管获益都没观察到,这让人们对积极降糖的价值产生怀疑。
所幸 UKPDS 结束10年后的随访报告再度证明,即使强化治疗组患者的血糖已经升高到对照组水平,但糖尿病相关的所有终点事件依然显著减少,包括心梗发生风险。为人们对降糖治疗的担忧划上了句号。目前认为,强化降糖治疗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人群,如 UKPDS 研究所纳入的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而对于年龄较高、病程较长、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若采用激进的强化降糖治疗会使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体质量增加。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糖尿病强化降糖治疗干预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因此,控制血糖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观点依然正确,但并非“在患者耐受的前提下,血糖越低越好”,血糖控制的目标从群体走向个体,糖尿病治疗走进崭新的个性化时代。
人类社会从认识糖尿病至今已历 3000余年,如果仅从胰岛素问世开始计算,人类真正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时间才不过 90余年,但无论在糖尿病药物治疗、还是糖尿病治疗理念等领域,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
本文来源于:
张征,邹大进.糖尿病治疗历史[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13(2):19-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2.005